Visiting Machu Picchu, relic of ancient Inca Civilization in Peru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Wong Yiu Chung 王耀宗 completed writing a series of travel articles using the journals he kept and the photographs he took while visiting South America in June 2013. One of the highlights is this piece on his trip up the mountains of Peru to the fabled Machu Picchu, popularly known as the “Lost City of the Incas.” Join us in marvelling at the history and spectacle of the ancient site.


印加文明的終點:馬丘比丘

站在制高點遠眺馬丘比丘的遺址景象,視覺上十分震撼,只見一座山頭高峰上,砌了一排排用大石塊建築的房子。遊人來來往往移動着,四周巒峰環繞,青叢鬱郁,的確是隱世的好地方。

導遊 Eddie 對我們說,你們站在的地方,是參觀瑪丘比丘最好的攝影角度,整個山城盡收眼底。

2013 年   6 月 16 日 (星期日)

今早 4 點 30 分起身,5 點 30 分出發,主要行程是參觀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被稱為「空中之城」,天下聞名。在一座約 3000 多米的高峰上,建立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深埋於叢林中。終於在 1911 年被美國耶魯大學教授 Hiram Bingham 重新發現 ,也許成為秘魯現在最主要的經濟文化資源,吸引着全世界的旅客

我們首先花費半小時去火車站,再坐約一個半小時火車去到馬丘比丘山峰的山腳,再坐中型旅遊巴士駛上山約25 分鐘,才抵達遺址門前閘口。火車上已滿是遊客,汽車未到門口,已見人潮如湧,有各種語音抑揚:法語、德語、英語、日語、西班牙語等。看見有幾團日本人正在排隊,卻未聽見有說普通話的中國人。

遊客人潮如湧

巒峰環繞的隔離城市

Bingham 教授一度認為馬丘比丘是他所追尋的印加文明的「失蹤之城」(Lost city of the Incas, Vilcabamba)。他認為這是在 1571 年,印加人最後一次抵抗西班牙入侵軍隊的城市,但是,後來被證明錯誤。馬丘比丘石屋群建築及居住時期約於 15 世紀中至16世紀中,已是印加文明的末期了。

馬丘比丘石屋群,是印加文明末期的建築。

馬丘比丘石屋群

位於安底斯山脈中,群山峰巒鼎立,綿綿不絕,馬丘比丘僅是其中一座海拔約 2500 米高山,頂被剁平,面積不過 4-5 平方公里,大約建有 2000 間房間,住了約 700人,儼如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

這裏建有王宮宮殿,太陽神殿、陵墓、主廣場貴族居住區、技匠住所區、平民住區、農業耕作區(主要是梯田)及正門口等等。現在的遺址參觀入口,略高於地址約 200、300 米。甫入內,約行 500 米左右,即去到一高地,下面即時映入眼簾的就是馬丘比丘的全部遺址景象,視覺上十分震撼。只見一座山頭高峰上,砌了一排排用大石塊建築的房子。遊人來來往往移動着,四周巒峰環繞,青叢鬱郁,的確是隱世的好地方

群山環抱的馬丘比丘,儼如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

導遊 Eddie 對我們說,你們站在的地方,是參觀馬丘比丘最好的攝影角度,整個山城盡收眼底,快快影相吧。跟着,我們沿着階梯,在遺址兜了一個圈,幾乎所有的建築物已無完整,絕大部分只剩下巨石及牆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在西側用巨石堆疊而成的梯田,克服了高山上沒有平地的問題,顯示了這個遺址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

我們遊了大約 3 個小時。回來後,看了一些資料,對於為何有這樣的城市,眾說紛紜。有說是逃避西班牙侵入者而僻世而居,有些是認為印加王室為了王族避暑而起,有些說是為了宗教因素而起。不過,我相信應該是和西班牙人作戰失敗後有一小撮印地安人退至此而藏匿深山叢林裏,以保命脈。其他原因,大概是不可信的。王室避暑,沒有理由將居所置於深山野嶺中。同樣,如果宗教拜祀也沒理由設於這樣偏僻的山嶺間。這些印加文明的「遺跡」,令人想起人類文明興衰因由。

馬丘比丘後山的梯田。

嬗變不已的人類文明

人類學者普遍認為,人類首個農業文明起源於 9000 年前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即是阿拉伯半島的 底格里斯河(Tigris)及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所流經的河域中,現今在伊拉克境內。在這 9000 年當中,文明興衰,不知凡幾。英國歷史學大家湯因比 Arnold Toynbee 曾經研究過古代 21 個文明,歸納出文明之興衰之道在於「挑戰與回應」(Challenge and Response)。文明遇到內外挑戰,有回應之道,即能生存及發展;不能回應得宜,即會消亡。文明如潮漲潮退,世世代代,嬗變不已

自 15 世紀開始,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文明:一個基於理性、啟蒙、創新及科技的工業資本主義文明。這個文明的特性是先進科技的發展;而世界上其他文明處於永恆的靜態生存當中。西班牙所代表的先進文明以 100 多兵士之力,摧毀擁有 8 萬軍隊的印加帝國,誠為歷史的悲劇,然而在歷史發展的優勝劣敗鐵則下,似是不可避免了。儘管望着印加的文化遺跡唏噓不已,歷史發展滾滾向前之無情,人力焉能挽回呢!

馬丘比丘是我旅遊過的最具國際性的景點,現在是淡季,但也人山人海,不知旺季是何景象。入場票價是 50 美元,頗昂貴。整個印加神谷(包括庫斯科)之經濟,應是由此景點所支撐起來的罷!